新东方网>快讯>教育资讯>家庭教育>正文

那些小时候有自控力的孩子,后来都成功了吗?

2017-11-13 17:16

来源:

作者:天津新东方学校

自控力是什么

迈克尔.霍顿在他的著作《自控力成就孩子一生》中指出:自己情绪的管理和控制,成为“新旧脑的切换”,“切换”是一项可习得的思维技巧,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需要进行情绪的管理,做“切换”的练习。 孩子们在行为上的问题,往往都是“脑子打结”研究表明,如果经常使用大脑负责自控神经元,确实会提高大脑的控制能力,促使那部分大脑可以运转的更好。

请看下面的实验:

20世纪60年代,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沃尔特。米切尔做了一项糖果实验,试图检测一些年仅4岁的儿童控制自己情绪冲动的能力。这项实验有650名儿童作为被试者参与进来。实验是让一个四岁孩子坐在桌前,桌上的盘子有有一颗糖,然后研究者告诉孩子,自己会离开这间屋子15分钟,如果他们回来后这个孩子没有吃掉盘子里的糖,就会再给这个孩子一颗糖作为奖励。但如果孩子在这15分钟内吃掉了糖,就不会再得到其他糖果。

实验结果是有2/3的孩子都没能抵抗住诱惑,无法等待15分钟。实验中只有1/3 的孩子坚持下来了,成功的拿到了第二块糖。当然在实验的进行中,研究者也发现了很多孩子企图等待到15分钟,他们围着身体盘子转来转去,脚步挪来挪去,但唯有眼睛不能离开糖果,也发现有的孩子趴在桌子旁,闻着糖,甚至俯下身子去舔糖果,也有的孩子开始哭闹,哼哼唧唧。这我们知道孩子们愿意去等待,只是缺少训练,缺少方法,所以15分钟对于他们而言,太长了,等待的过程也太痛苦,太过煎熬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数年后,那些参加实验的孩子们已经长大,十几岁的青少年们可能已经记不得当初吃了1颗糖还是2颗糖,但那份属于他们的自控力始终在成长,当年那些能够抵住诱惑的孩子变得更强,他们更能持之以恒,拥有更强的社交能力,而且在学业成绩方面也有较好的表现。而另外2/3的孩子们他们出现了更多的健康问题,也容易出现行为问题。

很显然,提升自控力将成就孩子一生,加强“新脑”和“旧脑”之间的信息交换,更容易减少孩子们的健康及行为问题。


如何提升自控力

自控力的提升面临以下5个阶段:

(一)孩子必然会经历不适感,抵触制止;在孩子最开始学着控制情绪,抵制诱惑的时候,孩子们往往内心是痛苦的,过程总显得这么漫长,家长需要引导过度,提供帮助,避免情绪过载,让孩子放弃,则无法实现随后的阶段提升。

(二)孩子的行为会变得出尔反尔,时而遵守时而违反;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磨练,“新脑”与“旧脑”已经开始了思维模式的切换,但由于过去行为模式的惯性,孩子们在处理问题或控制情绪时仍然会本能自然地出现原有的模式,所以孩子们有的时候可以控制住自己,有的时候就又放松了要求,而父母此时要控制好情绪,不能因为孩子曾经有过很好的表现就默认为他们可以完全独立做好每一次切换,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提供支援,不要让孩子的努力退回原点。

(三)孩子希望在切换成功后得到认可;孩子们的表现,需要一次又一次的认可和鼓励,这对于孩子重复正确的事是非常重要的,自控力的提升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对于成人而言,改掉一个坏习惯,似乎比学习一项新技能,独立完成一个项目都要难得多,对于孩子们而言,更是如此,他们面对的诱惑更多,抵住诱惑的能力更弱,在重复正确的行为模式路上,离不开父母的鼓励与认可。

(四)孩子与父母重新建立行为规则;当孩子经历了3个月以上的训练后,孩子与父母对于同一行为已经产生了新的行为规则,彼此在新行为规则的要求下,进行其他行为的依次调整,让意识观念成为思维逻辑,不断集中孩子的注意力在情绪控制的部分,我们能看到孩子的变化。

(五)孩子学着有效表达情绪;情绪与记忆是不可分割的,人类记录每一件事情,都会加上情绪,换言之,情绪会随着要记忆的内容一起进入海马体,好的情绪会更让人容易记忆,相反,糟糕的情绪也会影响记忆,情绪的控制是对糟糕情绪的抚平,情绪的表达是对愉悦情绪的发挥,积极情绪的表达,让孩子们更容易感受快乐,传递快乐。

作为父母,随着孩子们长大,家长们也面临着养育的挑战与压力,我们总是期望孩子去做很多事,去看书、去写作业、去观察生活、去旅游、去增加见闻、去做义工,去增加社会责任感等等,但其实常常是需要家长们去教他们去做,让孩子看到如何做,把行为有逻辑地条理清晰地分成许多小步骤,再帮助孩子把这些小环节串联起来,让正确的行为在一个个小环节上不断重复,演练,让行为成为模式,让意识成为思维,当然,家庭教育的难题不止自控力一个,每个家庭又都有各自的独特性,作为家长更要“从心重新”接纳尊重孩子,接纳他的不一样,尊重他的个性特征,因材施教,才是合适的教育。

新东方天津学校官方头条号:天津新东方学校

试卷解析、干货知识、学习方法、家庭教育技巧等天津教育相关信息,扫码了解!

课程列表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22-27379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