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快讯>教育资讯>小学教育>正文

唐宋诗词鉴赏方法 唐宋诗词鉴赏技巧

2019-03-12 12:03

来源:

作者:

  现在的中小学考试越来越注重唐宋诗词鉴赏,所以今天就让我们来研究一下唐宋诗词鉴赏方法和技巧包括哪些吧!相信小编今天介绍的4中方法能让你在考试中节省一点时间,更快的抓到得分点。
  
  唐宋诗词鉴赏方法:有答题模式的题型
  
  字词品鉴、句子作用(含景物作用)、句子赏析、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意境分析、思想感情等。
  
  1.字词品鉴
  
  答题格式:词义+手法+描述+作用
  
  第一步,解释该词在诗句中的含义。
  
  第二步,指出该词所用艺术手法。
  
  第三步,联想想象,描绘跟该词相关的诗句内容。
  
  第四步,指出作用:
  
  (1)内容作用(①表现对象××特点;②抒发××感情;③渲染××气氛;④定下××基调);(2)结构作用(①为××作铺垫;②与××对照;③与××呼应;④总领××内容;⑤总结××内容;⑥线索;⑦点题)。
  
  2.句子作用
  
  答题格式:内容+结构
  
  内容包括:
  
  ①写了什么内容(景、人、物、事;如果是形象,要概括出特点);②反映了什么时代、社会特征;③交代了人物活动(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等;④渲染什么气氛;⑤抒发什么感情;⑥定下什么基调。
  
  结构包括:
  
  ①为××作铺垫;②与××对照;③与××呼应;④总领××内容;⑤总结××内容;⑥点题。
  
  唐宋诗词鉴赏方法:挖掘考题提供的信息
  
  出卷人必须紧紧围绕所选诗的特定形象、语言特色、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来设计考题。因此,考题本身就是理解的重要信息和难得的资源。
  
  例如:下面两首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云里溪桥独树春,客来惊起晓妆匀。试从意外看风味,方信留侯似妇人。”(陈焕《梅花》)
  
  从考题题干“王安石和陈焕两首咏梅诗,都抓住了梅花的同一特征进行歌咏,这一特征是什么?两位诗人是怎样借此抒发他们的情感的?”中可以获取三个重要信息:①两首诗中“梅”的特征一样。②“这一特征是什么”间接告诉我们理解的关键。③“怎样借此抒发他们的情感的”间接告诉我们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这些信息大大减小了理解及答题的难度。考题中的信息为我们打开了理解诗歌主旨的又一条快速通道。
  
  此外,作者背景特点、诗歌注解也对理解有很大的帮助。
  
  唐宋诗词鉴赏方法:答题规范
  
  1.学会分条列点来答,标好序号,不要把大段文字摆在试卷题目之下,让批卷老师去找点,而是自己把采分点亮出来,分点作答。
  
  2.问什么答什么,不要前面赘述很多,最后结尾才亮出关键。要善于把关键词放在前面,先亮出观点,再进行进一步阐释,注意点题。
  
  3.切记死板,学会变通。大多数诗歌鉴赏即使问题中不问,在答题中也要体现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但是,如果考试的时候,有不止一个问题,而且问题中已经把情感作为一个单独的题出现了,这个时候在之前就不要扣情感了,注意扣题。
  
  唐宋诗词鉴赏方法:指导辨析表现手法
  
  从作品的文字词语,我们知道了它写的是什么,而从作品的表现方法上,我们可以知道作家在如何写,弄清了如何写,也就容易理解作品的内容和领略写法的妙处了。诗词描绘的形象及所表达的感情、思想往往借助于各种艺术表现手法来展示,比如联想与想象,借景抒情,对比、衬托,借古讽今,引用典故,赋、比、兴等。在诗词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诗词结构的技巧,每种修辞的效果,表达方式的作用,常见手法的妙处。如《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几句写的是从军出征的战士,归来时的所想所见。它之所以成为千古名句,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运用了衬托的手法。前面写征人踏上征途之时,正值丽春美景,而征人正含着生离死别的哀愁,那美景也不过是情同虚设罢了。春色愈美,愈是万分愁苦。这里以乐景衬哀情,收到了倍增其哀的艺术效果。后边写征人即将与家人团圆,其心中的喜乐可想而知,但偏偏又遇上了下雪的坏天气。天气愈坏,征人越感到好事多磨,就越感归家之可喜,这里以哀景衬乐情,收到了倍增其乐的艺术效果。又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双关,“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的借代,“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中的对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中的倒装等各尽其妙。

新东方天津学校官方头条号:天津新东方学校

试卷解析、干货知识、学习方法、家庭教育技巧等天津教育相关信息,扫码了解!

课程列表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22-27379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