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快讯>教育资讯>小学教育>正文

风流才子唐伯虎生平 风流才子唐伯虎简介

2021-08-09 14:24

来源:

作者:

唐伯虎究竟是怎样成为“风流才子”的?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风流才子唐伯虎的一生吧!

风流才子唐伯虎出生

唐伯虎的远祖是前凉(313-376年)的陵江将军唐辉,定居在西北晋昌。唐伯虎祖上还做过晋昌郡守,受封过晋昌公。宋皇祐年间(1049-1053年),一位远祖因为直言规谏触怒朝廷,被贬到淮河以南,唐氏家族开始在南方落户。唐伯虎自曾祖至父皆三代单传,世居苏州吴趋里(苏州阊门附近),直至唐伯虎才有一弟一妹。

风流才子唐伯虎的童年

唐伯虎的父亲是个平凡的商人,开了家小酒馆。唐伯虎小时候聪明而又顽皮,总是喜欢游戏赌博,斗鸡打猎,一有时间便和那些扛轿的、打杂的、杀猪的以及小贩们混在一起。

风流才子唐伯虎的低谷

唐伯虎在24岁的时候遭遇了人生的第一次低谷。先是秋天的时候父亲、妻子相继去世,第二年的开春母亲又不幸病故,唯一的妹妹也在出嫁不久后自杀身亡。本来很融洽的家庭,凶连祸结,只剩下兄弟二人。

风流才子唐伯虎的仕途

历经丧乱之痛的唐伯虎决定前往福建仙游县九鲤湖祈梦,卜问前程,这在当时文人中十分流行。祈梦后的唐伯虎梦见了神灵赐墨万方。福建归来之后,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在好友祝允明的规劝下,唐伯虎重振精神,踏上求取功名的漫漫之路。

功夫不负有心人,重阳节前后,南京乡试放榜,唐伯虎果然高中榜首,一举摘得“解元”桂冠。为了继续求取功名,高中解元的次年春天,唐伯虎与江阴首富徐经结伴而行,赴京赶考。本以为会一帆风顺的考试,却因为一篇告发的奏章,令唐伯虎陷入了科场舞弊案的波澜之中,身陷大牢,最后被贬为吏,以银两折抵服刑。

风流才子唐伯虎的窘境

吏的处分,在唐伯虎看来是一件耻辱的事情。他不愿委屈自己,便径直回到了苏州。返乡后的唐伯虎,生活异常艰难,不仅要面对满城的流言蜚语,甚至还不被续弦的妻子谅解,因而分手。由于父亲早逝,家中只剩下一栋老屋,为了不拖累弟弟,唐伯虎只能与他分家。经过一阵子懊悔、自责和一段游历后,唐伯虎又如春风吹拂过的野草般焕发生机。

风流才子唐伯虎的书画

唐伯虎整日靠卖文卖画度其岁月,饮酒狎妓遣其生涯。两方闲章“江南第一风流才子”、“龙虎榜中名第一,烟花队里醉千场”足见他豁达洒脱的本性。但卖文卖画的生涯并不能让唐伯虎富裕起来。一次,有深度近视的葑门隐士朱存理想要买一头代步的驴子,文人们纷纷为他捐款,艺坛新锐仇英还特意画了一幅《募驴图》。一贫如洗的唐伯虎虽拿不出金银,却将自己多年收藏的心爱古书捐出,足见他宅心仁厚。

看尽世态炎凉的唐伯虎在31岁左右正式拜周臣为师,潜心钻研书画。加上早年通过文徵明的关系,认识了沈周,因此,没几年唐伯虎就已名声大噪。他的画风由于兼得沈周文人画和周臣院体画的精髓而为世人著称。

出名后的唐伯虎开始选址规划宅院。历经两年时间,新宅桃花庵在春天修禊时迎来了开园大典。朋友们纷纷祝贺,文徵明题了匾额,祝允明作了文章,而自己亲作的《桃花庵歌》更将桃花庵的盛名进一步传播。不惑之年的唐伯虎,在桃花庵中悠游度日,如闲云野鹤一般,了无名利缰锁的牵累。

风流才子唐伯虎与宁王

宁静的生活并未保持多久便被打破了。宁王朱宸濠来苏州招贤纳士,唐伯虎不听好友文徵明的劝诫,毅然与章文、谢时臣等一起远赴宁王的封地江西南昌。初到南昌不久,唐伯虎便察觉出宁王的反叛之心,只得装疯卖傻伺机逃脱。他在盛宴之上酗酒,呕吐狼藉,甚至当着奴仆和使者之面裸露身体。最终宁王不得不将他遣送回苏。

风流才子唐伯虎英年早逝

历经苦难的唐伯虎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他开始反思自己的一生,对好友文徵明由衷地钦佩起来,并愿意拜文徵明为师,写下了著名的《又与文徴仲书》。长期沉湎于花、酒中的唐伯虎,身体每况愈下,刚过知命之年就已经饱受病痛的折磨。嘉靖二年(1523年),一代风流才子唐伯虎,在腊月的深雪和悲风中与世长辞,结束了他多姿多彩却又浪漫潦倒的一生。

风流才子唐伯虎

新东方天津学校官方头条号:天津新东方学校

试卷解析、干货知识、学习方法、家庭教育技巧等天津教育相关信息,扫码了解!

课程列表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22-27379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