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快讯>教育资讯>中学教育>正文

献给喜欢高中地理的你

2018-05-21 15:06

来源:今日头条

作者:天津新东方学校

昨夜,“超级蓝血月”现身,小编的朋友圈被长长长长长长长长的刷屏了!有个朋友发了下面的朋友圈:

看超级大月亮~发现地球很孤独,血月是给地球的情书。地月很有爱~

把“血月”的滤镜调成“徕卡”,我看到了一个蓝色的星球。在低辩识的像素下,我想到了你――地球。

宇宙一片漆黑混沌,孕育生命的星球是蓝色的孤独。“千里共婵娟”是人的相伴,而你在大片黑色里,带着千亿生命的狂欢,独自走在轨道上,沉在无边的死寂里。幸亏有她――一圈一圈绕着你转的月亮。

读完,瞬间觉得地理真是神秘的学科,我突然想重回学校再学地理了。but。。。but。。。我被高中文科的小伙伴啪啪打脸了:“天哪!书上的知识这么少,都不知道考试的时候怎么写!”“感觉写题的时候挺对的,但是怎么一看答案发现,答到得分点上简直太难!”当然也会有小伙伴觉得很简单,但是拿高分不容易:“感觉平常没背什么东西,考试的时候随便写写总能拿到分数,但是也就六七十分~”其实,这是因为地理这门学科其实是最贴近生活的一门学科,很多时候只要关注生活中的点滴,稍作思考,就可以和书上抽象的知识点进行结合,并且锻炼了高考中重要的“运用”能力。

一、高中地理是什么

高中地理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延伸。除了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之外,都是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相关内容。比如天气预报中经常出现的天气现象,大风、雨雪、温度的变化,无一不体现地理知识。高中地理学科的学习过程当中,一方面要注意其考察的内容,另外一方面要从生活的点滴中联系考点,增强自身能力,同时又可以发现其中的乐趣。

二、高中地理怎么学?

1.掌握原理

地理和其他学科有着较大的不同,就是重点在于事物的原理,而不是准确的背诵和记忆。知道一个事物的产生的原因、如何变化、它的结果和影响,并且能够用文字表述清楚,就证明原理已经掌握了。

原理的学习侧重于逻辑性。地理知识看似松散,实际上环环相扣。一个知识点可以同所有因素进行联系。比如举个简单的例子,四川人喜欢吃辣,这是基础的人文常识,但是再深入思考一下,为什么四川人喜欢吃辣?这就和当地的气候相关,气候又和地形、河流、大气相关,同时这又和当地有辣椒、适合种植辣椒联系到了一起,种植这一点又体现了农业的相关知识。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这样去思考,一方面完整了自身的逻辑性,另外一方面又和生活结合,一些看似不合理的现象得到了充分的解释,满足了我们的好奇心。这就是学习地理的乐趣之一。

2.提升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不只是地理学科会运用到,更加是所有学科、不分文理科都会使用到的能力。学习能力分成四个重要的部分:

①获取信息的能力:获取信息不止在高考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日后的生活、学习、工作中都会是个人成长和实现目标的重要能力之一。以地理学科为例,在学习过程当中如何增强获取信息的能力呢?方法很简单,只有两个字——细心。地理考试中会有大量的图文信息,在图文信息中可以获取的分值不在少数。看图时不漏掉任何一个图例、任何一个注记、任何的标志性建筑、有形容词的文字,在思考的过程中就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从而得出准确、完整的答案。

②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了所有的相关信息,下一步就是分析问题。如何分析问题,从哪里下手,分析到什么程度,在地理考试中都是十分重要的。在这里一定要培养一种观点——联系的观点。地理的所有要素都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分析问题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各项因素。例如分析天津今年下雨较多的原因,我们就要从自然和人文的两方面要素考虑,而不能凭感觉答题···

③运用知识的能力:很多小伙伴都会觉得分析问题也到位了,该获取的信息也都获取了,但是答题的时候知识不知道该怎么运用。这就属于运用知识的能力还没有得到充分锻炼。在地理高考中运用知识主要体现为原理的应用。高一高二在学习的过程中侧重对于生活现象的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影响、措施应该如何。而对于高三的学生老说,在大量的练习中要侧重归纳答题模式和角度,注意题目中的因地制宜的思想,结合当地的自然人文条件答题。

④描述论证的能力:描述论证不仅出现在语文的作文、数学的题目之中,同样出现在文综的考试之中。对于地理学科来说,描述侧重于对当地的自然、人文事物、特征的观察,注意整体和部分相结合;而论证大多出现在影响、意义、原因措施类的题目中,注意论证的条理性和逻辑性。在提升这种能力的过程中,不妨多从正反两个角度上来思考同一个现象、同一个问题,自己和自己“辩论”,锻炼完整性的思考方式。


新东方天津学校官方头条号:天津新东方学校

试卷解析、干货知识、学习方法、家庭教育技巧等天津教育相关信息,扫码了解!

课程列表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22-27379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