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快讯
学习资讯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大纲 暑期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2021-04-08 09:28
来源:
作者:
今天,小编要分享的是天津新东方2021年暑期初中数学教学设计大纲!覆盖了初中各个年级,对课程安排感兴趣的朋友,快来看看吧!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大纲:初一
21暑假初一好学班 | |||
课次 | 课程标题 | 课程内容 | 考试占比 |
1 | 有理数基本概念 |
1. 正负数的概念; 2. 有理数的分类; 3. 数轴三要素; 4 .用数轴表示数; 5. 用数轴求点的距离 |
期中约占20分 |
2 | 相反数&绝对值 |
1. 相反数的概念; 2. 相反数的性质; 3. 绝对值的概念; 4. 绝对值的非负性 |
|
3 | 有理数加减法 |
1. 有理数加法; 2. 有理数减法; 3. 有理数加减混合计算 |
期中约占25分 |
4 | 有理数乘除法 |
1. 有理数乘法; 2. 有理数除法; 3. 有理数乘除混合计算 |
|
5 | 有理数混合运算(上) | 1. 含多重括号的有理数计算 | |
6 |
有理数混合运算(下) 中期复习与测试 |
1. 有理数乘方; 2. 含乘方的有理数混合运算; 3. 期中测试 |
|
7 | 单项式与多项式 |
1. 代数式概念; 2. 单项式概念; 3. 多项式概念; 4 .多项式升降幂排序 |
期中约占25分 |
8 | 整式加减运算 |
1. 同类项概念; 2. 合并同类项; 3. 整式加减法 |
|
9 | 一元一次方程基础计算 |
1. 理解方程及方程的解; 2. 一元一次方程概念; 3. 解简单的方程 |
期中约占20分; 期末约占20分 |
10 | 二元一次方程组运算 |
1. 二元一次方程概念; 2. 二元一次方程组概念; 3.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
期末约占10分 |
11 | 几何初步(上) |
1. 图形的初步认识; 2. 正方形展开图 |
期中约占10分; 期末约占40分 |
12 |
几何初步(下) 期末复习与测试 |
1. 线段概念及基本计算; 2. 期末测试 |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大纲:初一
21暑假初一精进班 | |||
课次 | 课程标题 | 课程内容 | 考试占比 |
1 | 有理数基本概念 |
1. 正负数的概念; 2. 有理数的分类 |
期中约占20分 |
2 | 数轴&相反数 |
1. 数轴三要素; 2. 用数轴表示数; 3. 用数轴求点的距离; 4. 相反数的概念; 5. 相反数的性质 |
|
3 | 绝对值 |
1. 绝对值的概念; 2. 绝对值的非负性; 3. 绝对值代数意义; 4. 绝对值几何意义 |
|
4 | 有理数加减乘除法 |
1. 有理数加法; 2. 有理数减法; 3. 有理数加减混合计算; 4. 有理数乘法; 5. 有理数除法; 6. 有理数乘除混合计算 |
期中约占25分 |
5 | 有理数混合运算(上) | 1. 含多重括号的有理数计算 | |
6 |
有理数混合运算(下) 中期复习与测试 |
1. 有理数乘方; 2. 含乘方的有理数混合运算; 3. 期中测试 |
|
7 | 整式概念及运算 |
1. 代数式概念; 2. 单项式概念; 3. 多项式概念; 4. 多项式升降幂排序; 5. 同类项概念; 6. 合并同类项; 7. 整式加减法 |
期中约占25分 |
8 | 一元一次方程基础计算 |
1. 理解方程及方程的解; 2. 一元一次方程概念; 3. 解简单的方程 |
期中约占20分; 期末约占20分 |
9 | 二元一次方程组运算 |
1. 二元一次方程概念; 2. 二元一次方程组概念; 3.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
期末约占10分 |
10 | 一元一次不等式基础运算 |
1. 不等式概念; 2. 不等式性质; 3. 一元一次不等式概念; 4.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
期末约占20分 |
11 | 几何初步(上) |
1. 图形的初步认识; 2. 正方形展开图 |
期中约占10分; 期末约占40分 |
12 |
几何初步(下) 期末复习与测试 |
1. 线段概念及基本计算; 2. 期末测试 |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大纲:初二
21暑假初二好学班 | |||
课次 | 课程标题 | 课程内容 | 考试占比 |
1 | 三角形基础 |
三角形定义、边、角、三线 封闭图形的开始 |
期中约占15分 |
2 | 全等三角形性质与判定 |
全等三角形认识、性质、判定 图形关系的应用 |
期中约占30分 |
3 | 全等三角形证明 |
全等证明的书写训练 逻辑证明的强化 |
|
4 | 拉手模型基础与轴对称基础 |
全等模型认识、轴对称认识、将军饮马模型 几何变换的扩充 |
期中约占15分 |
5 | 角平分线与垂直平分线 |
角平分线性质,判定、垂直平分线性质,判定 新旧知识的碰撞 |
期中约占15分 |
6 | 复习与检测 |
三角形综合复习 阶段成果的检测 |
|
7 | 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 |
等腰三角形性质,判定、等边三角形性质,判定 特殊图形的认知 |
期中约占15分 |
8 | 整式乘法 |
整式乘法、幂的乘除乘方运算 整式加减的补充 |
期末约占15分 |
9 | 两个重要公式 |
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 代数公式的推导 |
期末约占15分 |
10 | 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因式分解 |
因式分解基本方法 除法思想的应用 |
期末约占10分 |
11 | 分式基本概念与性质 |
分式定义、定义应用、性质、性质应用 由数到式的转变 |
期末约占10分 |
12 | 分式计算与检测 |
分式加减乘除计算 代数计算的强化 |
期末约占15分 |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大纲:初二
21暑假初二精进班 | |||
课次 | 课程标题 | 课程内容 | 考试占比 |
1 | 三角形基础 |
三角形定义、边、角、三线 封闭图形的开始 |
期中约占15分 |
2 | 三角形模型与全等三角形性质 |
三角形常考模型结论、全等三角形认识 模型思想的深化 |
期中约占30分 |
3 | 全等三角形判定与二次全等 |
全等证明的书写、二次全等认识 逻辑证明的强化 |
|
4 | 拉手模型及拓展与轴对称 |
全等模型认识,变换、轴对称认识、将军饮马模型 几何变换的扩充 |
期中约占15分 |
5 | 角平分线及K字型与垂直平分线 |
角平分线性质,判定,模型、垂直平分线性质,判定 新旧知识的碰撞 |
期中约占15分 |
6 | 复习与检测 |
三角形综合复习 阶段成果的检测 |
|
7 | 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 |
等腰三角形性质,判定、等边三角形性质,判定 特殊图形的认知 |
期中约占15分 |
8 | 整式乘法 |
整式乘法、幂的乘除乘方运算 整式加减的补充 |
期末约占15分 |
9 | 乘法公式 |
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等 代数公式的推导 |
期末约占15分 |
10 | 三种方法因式分解 |
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十字相乘法因式分解 除法思想的应用 |
期末约占10分 |
11 | 分式基本概念与性质 |
分式定义、定义应用、性质、性质应用 由数到式的转变 |
期末约占10分 |
12 | 分式计算与检测 |
分式加减乘除计算 代数计算的强化 |
期末约占15分 |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大纲:初三
21暑假中考好学班 | |||
课次 | 课程标题 | 课程内容 | 考试占比 |
1 | 一元二次方程复习及应用 |
一元二次方程定义、计算、根与系数关系 降次思想的应用 |
期中约占25分 |
2 | 二次函数定义及顶点式 |
二次函数定义、顶点式及图象 函数次数的升高 |
期中约占50分 |
3 | 二次函数一般式 |
二次函数一般式及图象 解析式间的转化 |
|
4 | 二次函数求解析式 |
二次函数解析式求法、交点式 方程函数的联系 |
|
5 | 二次函数实际应用 |
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问题 数学模型的构建 |
|
6 | 复习与检测 |
方程与函数综合复习 阶段成果的检测 |
|
7 | 圆基础与垂径定理 |
圆定义、垂径定理 曲线图形的开始 |
期中约占10分; 期末约占20分 |
8 | 圆心角与圆周角 |
圆心角定理、圆周角定理 圆内角度的变换 |
|
9 | 切线性质与判定 |
切线性质定理、切线判定定理 圆中证明的书写 |
|
10 | 圆中计算与圆综合 |
内切与外接、弧长与扇形面积、综合问题 代数几何的碰撞 |
期末约占10分 |
11 | 反比例函数基础 |
反比例函数定义、图象性质、解析式、k的几何意义 函数次数的降低 |
期末约占10分 |
12 | 相似基础 |
比例、平行线与比例基本事实、相似三角形 图形关系的扩充 |
期末约占10分 |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大纲:初三
21暑假中考精进班 | |||
课次 | 课程标题 | 课程内容 | 考试占比 |
1 | 一元二次方程复习及应用 |
一元二次方程定义、计算、根与系数关系 降次思想的应用 |
期中约占25分 |
2 | 二次函数解析式认识 |
二次函数定义、顶点式及图象 函数次数的升高 |
期中约占50分 |
3 | 二次函数图象性质 |
二次函数一般式及图象 解析式间的转化 |
|
4 | 二次函数与方程综合 |
二次函数交点式、交点问题初步 方程函数的联系 |
|
5 | 二次函数综合应用 |
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面积最值问题 函数综合的初见 |
|
6 | 复习与检测 |
方程与函数综合复习 阶段成果的检测 |
|
7 | 圆基础与垂径定理 |
圆定义、垂径定理 曲线图形的开始 |
期中约占10分; 期末约占30分 |
8 | 圆周角与切线性质 |
圆心角定理、圆周角定理、切线性质定理 圆内角度的变换 |
|
9 | 切线判定与圆中计算 |
切线判定定理、内切与外接、弧长与扇形面积 证明计算的结合 |
|
10 | 反比例函数 |
反比例函数定义、图象性质、解析式、k的几何意义 函数次数的降低 |
期末约占10分 |
11 | 相似 |
比例、平行线与比例基本事实、相似三角形 图形关系的扩充 |
期末约占10分 |
12 | 三角函数 |
三角函数定义、应用 几何函数的碰撞 |
期末约占10分 |
新东方天津学校官方头条号:天津新东方学校
试卷解析、干货知识、学习方法、家庭教育技巧等天津教育相关信息,扫码了解!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22-27379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