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快讯>教育资讯>中学教育>正文

中国抗日战争知识 中国抗日战争常识

2021-08-16 10:59

来源:

作者:

我们要知道的中国抗日战争知识如下:抗日战争是第一次全民族有组织的自卫战争,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了全国各阶级、各民族的一场民族战争;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具有双重性。与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连成一体;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的并存是显著特点之一;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以弱胜强,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持久性,是所有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战场。

中国抗日战争知识一、九一八事变

1.原因:

①灭亡中国,称霸太平洋是日本的既定国策

②1927年东方会议确定了“征服满蒙”方针

③为摆脱1929——1933年经济危机

④国民政府全力围剿红军,日有机可乘

⑤欧美忙于应付危机,无暇东顾,苏联忙于社会主义建设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2.过程: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侵略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段轨道,反诬中国军队破坏,炮轰东北军驻地,攻占沈阳,制造“九一八事变”.

3.国民政府政策:不抵抗政策

4.结果:

①东北三省沦陷

②1932年建立伪满洲国

中国抗日战争知识二、七七事变

1.经过: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借口一个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日军随即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军队奋起抵抗。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2.影响:

①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

②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总结:防御阶段日军的军事行动主要有哪些?

①1931年九一八事变

②1932年“一二八事变”进攻上海

③1935年“华北事变”——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④1937年七七事变

⑤1937年“八一三事变”侵占上海,进攻南京

⑥1938年5月占领徐州,10月占领广州、武汉,中国失去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中国抗日战争知识三、南京大屠杀等侵华日军的罪行

1.军事进攻—6次

2.野蛮屠杀—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杀害人数超过30万)、潘家峪惨案、三光政策

3.生化实验—细菌战和毒气战(东北“七三一”部队)

4.进行殖民统治

(表现:a.扶植傀儡政权b.实行殖民统治(以华治华)c.进行经济掠夺(以战养战)d.推行奴化教育)

中国抗日战争知识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原因:

①日本侵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国内主要矛盾(根本原因)

②国民党态度的变化

③中共的努力

④全国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高潮

⑤国际因素。

2.过程:

①九一八事变后中共立即发表抗日宣言

②1935年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③1935年12月中共领导一二九运动

时间:1935年12月9日

背景: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国内主要矛盾地点:北平对象:学生

意义:兴起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

④1935年底中共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⑤1936年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时间:1936年12月12日发动者:张学良、杨虎城各派的态度:

A.亲日派:讨伐张杨

B.亲英美派:和平解决

C.中共:和平解决

结果:蒋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意义:揭开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

⑥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

⑦两党协议改编红军为八路军和第四军(八路军正副总指挥:朱德、彭德怀,下辖一一五师、一二0师、一二九师新四军正副军长:叶挺、项英)

⑧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3.作用:成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4.特点:

①广泛的民族性和极大的复杂性

②主要以国共两党、两个政权、两个军队的合作

③没有共同纲领和固定的组织形式。

中国抗日战争知识五、时间点梳理

防御阶段:1937年7月--1938年10月

相持阶段:1938年10月--1945年8月

反攻阶段:1945年8月9日--1945年8月15日

以上就是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知识点的整理,想必同学们对于这部分知识已经非常熟悉了,那么在熟悉的基础上,在考试中遇到相关知识,我们要力求充分发挥出我们的实力。

pdf版本下载方式:https://m.xdf.cn/opt/?state=35974

提取码: ebd5

中国抗日战争,抗日战争

新东方天津学校官方头条号:天津新东方学校

试卷解析、干货知识、学习方法、家庭教育技巧等天津教育相关信息,扫码了解!

课程列表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22-27379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