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快讯>学习园地>高考资讯>正文

高考科目:高考各科目冲刺要点

2020-06-22 14:37

来源:天津日报

作者:


(五)高考科目:地理(明确概念,强调综合)

耀华中学于洁

近年来天津高考地理学科试题突出一条主线,即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考查:一是以区域为背景,多角度考查学生区域认知水平;二是运用生活中的现象与时事热点,创设新颖情境,要求学生对信息进行提取、加工、整合,考查学生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三是结合社会热点,考查学生是否建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今年是我市实施新课改以来的首次高考,核心素养考查将会一以贯之。最后20多天的冲刺,同学们应该遵循以下四个方面,做好复习备考。

一、检索高频考点,精准把握概念

高考复习冲刺阶段要进一步夯实主干知识点,尤其是高频考点。如地球运动、气候和天气、区位问题、环境问题等,建议同学们熟悉教材,将相关知识进行梳理,整合答题思路。例如遇到“描述某地降水特征,并分析原因”类似的题目,我们首先应考虑描述降水特征应该包括“降水量、降水季节分配”两方面;探究原因则要从“该地所处大气环流、距海远近、地形、坡向、地表状况、洋流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

精准理解、区分与运用地理概念,能够体现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会使考生对题设的理解更加准确,更有把握作答。尤其是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如“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空间形态”“城市职能与城市性质”“农业类型与农业地域类型”“耕地类型与土地类型”“水文特征与水系特征”“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环境容量”“地形、地貌、地势”“地壳变动、地壳运动、地质构造”等,是重点考查的地方,备考需加强对这些重点概念的理解。

二、运用基本原理,掌握基本规律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和人文现象时间、空间分布及发展演变规律的学科,在地理学科试题中考查原理和规律是重头戏。在最后复习阶段,必须系统掌握原理性知识,例如热力环流、大气受热过程、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人类活动规划选址、城市化过程等;还要把握好地理事物运动和时空变化规律,包括地球运动规律、大气运动规律、地壳物质的运动规律,气温的日(年)变化、太阳高度的日(年)变化规律等。同学们还可以将一般规律再次进行归纳与整合,例如复习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可以归纳出“太阳直射点的运动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如“日落日出的方向由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而定,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则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则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有极昼地区除外)”,这样在答题时不仅节省时间,更能提高准确性。

三、建立知识网络,提升综合思维

综合思维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同学们要树立地理各要素相互联系的思想;地理试题的素材来源于生活的实际,因此在最后的复习阶段同学们要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地理事件,挖掘其本身蕴含的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及其与其他地理要素的关系,建立知识联系网络。例如河流水文、水系特征与地形、气温、降水的关系,自然环境与农业生产的关系,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与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地盐碱化等环境问题的关系以及对某一区域的认知等,这种联系的思维外化于知识网络图的形式,更有利于综合思维的培养。例如下面的中亚地区地理环境知识结构图,就很好地体现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

四、回归真题演练,强化审题训练

熟悉天津卷的命题思路和特点对于高考备考十分重要,建议同学们回归天津卷真题的演练。关注“题干中的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就是试卷要考查的知识和能力,或者指向答题的角度和作答方式,把握好关键词,可以说“事半功倍”。通过审题训练,熟悉命题角度和设问方式,利于做到试题作答准确,获得分数。

在强化训练中,同学们还应注重思考并储备专题知识结构和问题框架知识,如河流航运条件评价的分析框架,通常包含水量、水流速、径流的季节变化、流程、结冰期以及经过地区的城市、人口、经济水平、交通状况等;分析资源能源跨地区调配、人口迁移、交通线建设的影响等问题,要从调出区、调入区、沿线等方面整体分析。

总之,高考备考的最后20天是关键时期,地理学科的复习要做到“夯基础重生活、明概念重规律、建网络重综合”,以区域认知和生活实际、社会热点时事政治为载体,以人地协调观为理念,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能力提升为训练目标,回归教材,落实教材中的每一个图表,查遗补漏,争取最后的完美提升。

新东方天津学校官方头条号:天津新东方学校

试卷解析、干货知识、学习方法、家庭教育技巧等天津教育相关信息,扫码了解!

课程列表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22-27379900。